《人间失格》的读书心得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间失格》的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间失格》的读书心得1如果说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如同被鬼压身一样,喊也喊不出来,动也动不了的恐惧,《人间失格》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人间失格的色调是暗淡无光的,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以至于竟然不能一口气读完,我必须要歇一歇,缓一缓,带给自己的冲击实在太大。读书最怕的是和作者产生共鸣,因为那样你一下子就陷进去了,无法自拔!
小时候的叶藏是一个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敏感。虽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间,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离群索居的,与周围的人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观与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都大相径庭,并为此而彻夜难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这种状态,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离经叛道的,一旦他表露这种想法的话,大概会被人当做精神病人送进冷冰冰的医院吧。
他决定扮演一个小丑,来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来取悦这世上所有的人,自己的亲人朋友,自己的老师同学,乃至周围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所有人。读到这里,心真的很难不痛,这本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承受的!不知道他的这种想法从何而来,消极悲观,你可以赋予他所有你能想得到的负面词汇,这或者已经注定了叶藏以后生命的悲剧。我们无法去同情叶藏,因为你一旦开始同情,便代表着你开始思考,思考过后,你会骇然发现,你与叶藏并无不同,每天都带着一张假面具,过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日子,无时无刻不在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无时无刻不活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累不累啊……
长大后的叶藏越发的颓废,逃课、酗酒、抽烟、娼妓,糜烂的生活像极了我们眼中坏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来越深了,终于在某一天,与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叶藏还活着,只是这种活着真的是叶藏所需要的吗?行尸走肉一般卑微的活着……除了压抑,还是压抑,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更能形容读人间失格的感觉。
与其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后的遗著,不如说这是他留给这个冷冰冰的世界的遗书更合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藉大庭叶藏的独白表达他的人生与思想:「信赖是罪吗?」「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不论怎麼做,做什麼,都只会徒劳无功,只会让人觉得更差耻吧了!」「苟活著就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论对方或是自己心裏,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被这样的恐惧胁迫著。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
非常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绝对悲观。这也许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剧。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这是叶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选择。与他相比,我还是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每一个关心我的人!即便生活有着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选择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人间失格,读过便相当于一次心灵的洗礼,洗礼过后,依然要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并告诫自己,要好好的活……
《人间失格》的读书心得2文章讲的是主人公叶藏的故事。曾经,他是一个自闭的孩子,总是喜欢迎合别人,通过搞笑的方式让身周围的人欢乐,在读了中学后,父亲把他接到东京去读高中,在高中认识了绝木,一个跟他性格很像的混混,在绝木身上,他学会了吃喝嫖赌,后来还因为殉情与父亲决裂,殉情后父亲不再给叶藏寄钱,失去经济支柱的叶藏,深刻的体会到了钱断情亦断的人间冷暖,并由此沉沦。
读完这篇小说,我第一的感受是:其中的主人公看似一个三观不正的混混,实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从他小时候说起,他活着就是为了别人,他极尽一切的搞怪,仅仅是为了博身边人一笑,但从他的行为中,我看出了他的恐惧,那种时刻得不到认可的恐惧,就如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一样认为周围的人,是吃人的野蛮人;不过细细品味,我倒觉得,主人公是一个追求“真”的人,追求一种狭隘的“真”,他认为周围人做的一切都是虚假,你对他们真,他们对你反而有很大的看法,甚至排挤你,而如果你对他们假,他们反倒会哈哈大笑,无比快乐。他定义的“人”终究是要成为人们满意的“人”如若不然他们便会视你为垃圾,使你受尽折磨,而他正因如此便失去了自我。不过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人性的善和美,亲人对他的爱都是纯粹的亲情,但在他的眼里,却成了虚伪的。所以当父亲问,他要什么礼物的时候,他并不想满足父亲这种虚伪的满足,于是就拒绝了父亲对他的好意,其实父亲那并非是为了寻求虚伪的满足感,那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美好和温暖的亲情。
叶藏还是个懦夫,他不敢接受现实,只会通过嗜酒抽烟和使用药物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当他因殉情自杀父亲不再跟他汇钱后,他开始一蹶不振,过起了无业游民的堕落生活,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
人世间本来充满了美好的东西,但他却不曾拥抱它,而是去以狭隘的眼光去判断它,曲解他,那只是会让你沉沦。
《人间失格》的读书心得3《菊与刀》的作者鲁斯·本尼迪特女士曾经分析过大和民族国民性中的矛盾特性,即“当人们提及日本人时,仍然使用一系列令人极为迷惑的,‘但是,又……’等词句……一个严肃负责的观察家在描述日本以外的民族时,是不会一方面说这个民族彬彬有礼,同时又加上一句说但是,‘他们又很蛮横、傲慢’;不会说某一个国家的民族无比顽固,又说‘但是,他们也极易适应激烈变革’,‘……从很大程度上讲,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和平礼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顺从而又憎恨受人摆布……’。对于日本人矛盾的国民性,早已成为日本论著中的论述脉络,无数的矛盾在理性思维推理下无法成立,然而却又如此真实存在。而太宰治,以及他的代表作《人间失格》大概是能证明这个命题的最有力论据。
1948年,太宰治写下《人间失格》后便跳河,《人间失格》无疑成为天鹅之作。作为一部典型的自传体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大庭叶藏是太宰治人生轨迹的复刻。大庭叶藏近乎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一个“边缘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与女友相携自己虽然幸存却因为女友遇难而获教唆罪而锒铛入狱;他思想反动,参加非法的右翼社团;他终于静下心与一个女子相爱并结为夫妻,却因为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他选择吸毒,不时寻找短见。后来,大庭叶藏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抛弃了整个世界,然而却也可怜地被世界抛弃。
不同于川端康成的传统日式写作,或是村上春树式的脱亚派写作,太宰治的颓废无赖派在日本文坛上一枝独秀。
太宰治塑造的大庭叶藏,显示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骄傲和懦弱同时存在的典型日式矛盾性,即拒绝一切妥协,然而却对现实无力也无心调和,这是对大庭叶藏或者说是对太宰治的颓废最合理的描写。纵观太宰治一生的 ……此处隐藏9857个字……藏所说的“将本性隐藏”后,这时他们会告诉你,他所说的有些许绝对,可是愤怒的人对别人的伤害也并不是“对不起”能够弥补的。
接济叶藏的静子有个五岁的女儿茂子,在叶藏与社会上尔虞我诈做了一天斗争后,成为他的心理依靠。茂子一直以来叫叶藏“爸爸”,有次聊天问茂子:“你会向神明祈求什么呢?”茂子回答:“想要一个真正的爸爸。”这让叶藏头晕目眩。人的真实本性到底是什么?人总是有种错觉就是将别人看的特别透彻,可是有时候只是表象罢了。“原来他们并没有把我当做一个真正的人。在他们眼里,我仅是一个连死都不配的蠢笨怪物,即所谓的行尸走肉。他们无非利用我达到快活的目的罢了。”昏暗的霓虹灯下,人性的丑陋和虚伪,无可遁形。这个渴望爱又不懂爱的“胆小鬼”,被人性的扭曲活生生磨灭了一个人。
世界上许多痛苦都发生在他的身上,强颜欢笑的他奉承他人,矫饰轻薄,生活却逼迫他生不如死,遭受佣人的毒打,来自家族的轻视,他喜欢的女子被玷污,然后又染上毒瘾。一次次的打击使得他看清这个吃人的社会,他说:“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一切都会过去的”。
对的,我们生活中所谓的痛楚,一切都会过去的。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勇敢大方的前行。
《人间失格》的读书心得12读完这本书心情真的非常抑郁,可又总想写点什么。我一般给书评都是五颗星,这次只给四颗,我可能还是不太懂作者这样压抑且自由的人生,没有传达给我更多积极的人生态度。知世故而世故?虽说人生有不得已的时候,但作者从小迎合而虚伪的隐藏真我的生活态度我是不认同的。有的人从小的为人处事方式便多多少少决定了其长大后的人生状态。
但这本书确实真实的反映了社会人性的黑暗面和生而为人种种的不得已。在某种程度上又灌输给我更为成熟的关于人生的想法,比如夫妻之间另一种和谐的相处之道。
可能我太年轻了,才没有对作者抑郁的人生感同身受,但作者的某些生活态度我是不赞同的,比如因为落魄的生活窘境就随着常子跳河自杀,也不能说完全是因为生活窘境还有其他的社会和自身因素,但至少自杀这种事我是想都不会想的,也不敢去想。
再谈最近看的日本文学作品,几乎很难感受到再普通不过的亲情的温暖和纯真的人性,东野先生的小说也是大多刻画阴暗的人性,可怕到让人怀疑人生系列。虽说日本社会是人情较冷漠的社会,但还是希望能像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一样,更多的去弘扬人性的美。
《人间失格》的读书心得13死生之事,于作家亦莫大焉。想象这样一个作家,一生以毁减生命为志业,从二十岁起五度自杀,终于在四十岁前了结生命;想象这样一个作家,毕生的写作都是以自身为蓝本,自传体式的回忆贯串文本;想象这样一个作家,生前毁誉参半,死去近六十年还被不断追忆,连忌日都成为节日。他就是太宰治,日本无赖派大师,在日本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列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最后一次自杀是在他三十九岁生日那天,所以从此在日本如果死生在同一天,就会被称之为"樱桃忌"。
文中的主角大庭叶藏大概就是作者的自传体。那个回首往昔,觉得人生充斥着耻辱的人。从小就在讨好身边的人,从不对人说"No",从不顶嘴,从不以理相争。不管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兄妹或者朋友甚至是佣人,所有的事情都不懂得拒绝。
从小就对人类满腹恐惧,畏葸战栗,完全靠贬损自己,强装笑脸来拼死拼活的为人类服务,命悬一线的服务,汗流浃背的服务。以至于成了搞笑的高手。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一个不说真话来讨好卖乖的孩子。很小,他就认为不公平是必然存在的,不懂倾诉,觉得那是枉费心机。只能对真相一言不发,默默忍受,继续搞笑。觉得世间的人们经常互相欺骗,却又颇为神奇的毫发无伤,相安无事,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的欺骗。"世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可怕之地,也绝非依靠"一决胜负"便可以轻易解决一切的场所。
那个茕茕孑然,郁郁寡欢的阿叶,最终像蟾蜍一样在世间活着,失去做人的资格,只能趴在地上缓缓蠕动。"生而为人,对不起"
他本出生于富贵人家,自带光芒,生来就很受人尊重,在家族也理应被重视,可是,在自己的贬损中,在不断的"讨好"中渐行渐远,光芒散尽。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要学会聚光而不是散光。你的光芒越聚,你的能量越大。
很多人问,为什么我那么好说话,却没人把我当回事,为什么我待每个人都很好,却没人把我当真朋友。我说,你的问题在于太刻意,也太贪心。我们太贪心所有人的眼光,于是忘记了生而为人,也该知道谁是知心人,而谁是泛泛之交。聪明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冷热分明。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终于抛弃掉了别人眼中最糟糕的样子,开始棱角分明地活着。大概也应了那句话,我的时间宝贵,要浪费在喜欢的人身上才是。不好惹不是没教养,而是泾渭分明又彬彬有礼。
《人间失格》的读书心得14没太看懂的书,作者想表达这个世界的无趣,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而他为了迎合别人总是做一些傻事来逗笑他人,被发现后又浑身不适。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人活在世上确实不易,又不能离开群体独自生活,又不想被他人打扰,按照别人的想法,被干预生活,一切都是未知数。
双方相互欺骗,却又颇为神奇地毫发不伤,相安无事,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显得干净利落而又纯洁开朗的不信任案例,在人类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
世间。我开始隐隐约约地明白世间的真相了。它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争斗,而且是即时即地的争斗。只需要当场取胜即可。人是绝不会服从于他人的。即使是奴隶,也会以奴隶的方式进行卑屈的反击。所以,除了当场一决胜负之外,人不可能有别的生存之道。虽然人们口头上主张大义名分,但努力的目标毕竟属于个人。超越个人之后依旧还是个人。说到底,世间之谜也就是个人之谜。
瓦莱里说过,在行善时,必须随时心存歉意。因为没有什么比行善更刺伤人的了。
人活在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有枷锁来束缚住你,哪怕是稍微动一下,也会冒出血来。
《人间失格》的读书心得15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发现他其实并没那么可怕。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
虽然书中写的叶藏过的是充满可耻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这本书中承载了作者的一生经历与思想,书中的叶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作文的浅薄,又不断被朋友利用,却认为妥协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为了混迹世间学习人性的种种卑劣。
其实我认为叶藏的一些做法虽然让他走向毁灭,但是他的做法却不是无缘无故,而是为了迎合,为了更好的去和别人相处,虽然“人们”都在说要做好自己,无关别人,但是谁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别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们”所不认同的事的时候,应该错的不是他,而是整个世界。
在最后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理想的“永远少年,”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执着和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