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前班数学教案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前班数学教案 1目的:
1、学习10的组成,并知道一个数被分出的两个数小的数之间的递增与递减的互补关系。
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准备:贴绒教具过程:
1、学习10的组成。
(1)教师出示10个苹果教具,让幼儿说出名称和数量,然后在旁边贴数字卡10。
(2)教师请幼儿想一想,将10个苹果分为两个人吃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并请幼儿用教具在黑板上表示。
(3)教师分别用数字卡贴在9种分法分出的数量旁边。
(4)教师拿掉所有的苹果,留下数字卡,让幼儿知道数字10可以分为9组不同的数字。
(5)教师引导幼儿用计算袋中的石头和数字卡自行学习10的9种分法。
2、认识一个数分出的两个部分的数的增减规律。引导幼儿观察上面10的分合排列,分出的两边的数各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一个一个地减少,右边的数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没有改变。)
3、小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地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4、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根据10像什么创编一个故事,帮助幼儿学习10的组成。
(1)幼儿先一起讨论,互相讲述。(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故事。
(3)评选出最佳故事奖,并要求幼儿都会讲述这个故事,帮助幼儿记忆10的组成。
5、练习,写出10的组成。
学习10的加法目的:
1、学习10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练习从多种角度编应用题,并能正确列出算试进行解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扩散性思维能力。
准备:贴绒教具第1课时过程:
1、学习10的加法。
(1)复习10的组成。检查幼儿是否掌握。游戏:碰球
玩法:首先教师提出双方碰球的数字合起来应该是10的要求,然后师生对碰。
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生:嘿嘿!你的1球碰9球。
合:1和9合起来是10,10可以分成1和9。师: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生:嘿嘿!你的2球碰8球。
合:2和8合起来是10,10可以分成2和8。师:嘿嘿!我的3球碰几球?生:嘿嘿!你的3球碰7球。
合:3和7合起来就是10,10可以分成3和7。师: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生:嘿嘿!你的4球碰6球。
合:4和6合起来就是10,10可以分成4和6,师:嘿嘿!我的5球碰几球?生:嘿嘿!你的5球碰5球。
合:5和5合起来就是10,10可以分成5和5,
每说出一种分合方法,教师用贴绒出示,最后形成有规律的排列。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10的加法。
(1)花丛中有1只蝴蝶,后来又非来了9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列式计算:1+9=10
9+1=10
(2)树上有2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8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列式计算:2+8=10
8+2=10(3)妈妈给我3颗糖,爸爸也给我7颗糖,我一共有几颗糖?
列式计算:3+7=10
7+3=10
(4)草地上开了4朵红花,6朵黄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列式计算:
4+6=10
6+4=10
(5)草地上开了5朵红花,5朵黄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列式计算:
5+5=10
3、请幼儿自编10加法应用题并计算。
4、做练习。个别辅导。
第2课时(创编10加法应用题)过程:
1、复习10组成。
2、利用贴绒教具让幼儿看图创编10加法应用题。
(1)草地上开了9红花,1朵白花,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9+1=10
还可以写出:1+9=10
(2)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8,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8=10
还可以写成:8+2=10
(3)小河里游来了3条鱼,后来又游来了7鱼,一共有多少条鱼?
3+7=10
7+3=10
(4)先来了4个男小朋友,又来了6个女小朋友,问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4+6=10
6+4=10
3、请幼儿像这样提出有关10加法问题,并解答出来。
4、两个小朋友相互提问,看谁最能干。
5、做练习。
学习10减法目的:
1、学习10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练习从多种角度编应用题,并能正确列出算试进行解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扩散性思维能力。
重难点:掌握10减法,并能提出有关10减法数学问题准备:贴绒教具第1课时过程:
1、复习10组成。
10字妈妈是由哪几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规律?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10减法。
(1)树上有10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10-1=9
(2)树上有10个子,掉了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
10-2=8
(3)盘子里有10苹果,我吃了3个,问盘子里还剩多少个?
10-3=7
(4)小猫钓了10条鱼,吃了4条,还剩几条鱼?
10-4=6
3、幼儿读10的减法算式。
4、做练习。
第2课时(创编10减法应用题)过程:
1、复习10的组成。
10数字妈妈是由哪几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规律?。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10的减法。教幼儿理解怎样提10的减法的数学问题。(1)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10-1=9
10-9=1
(2)树上有10个橘子,掉了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
10-2=8
10-8=2
(3)妈妈给了我10颗糖,我吃了3颗,我还剩多少颗糖?
10-3=7
10-7=3
(4)小鸡捉了10条虫子,吃了4条,还剩多少条虫子?
10-4=6(5)池塘里有10只鸭子,游走了5只,池塘里还剩多少只?
10-5=5
3、请幼儿自由创编10的减 ……此处隐藏9541个字……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
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5)厘米。
(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8)条。
(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3、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学前班数学教案 15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