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滑铁卢读书笔记

时间:2024-10-29 11:19:10
兵败滑铁卢读书笔记

兵败滑铁卢读书笔记

读奥里森·马登的《全力以赴》,了解到一个叫格鲁希的小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为他五分钟的迟到改变了世界历史。这一个例子是在全书第四章“敏于行动”的章节被引用。文中只是提到一个大概:“就是这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毫无价值的五分钟,把拿破仑从皇帝的宝座上赶了下来,流放到赫勒拿岛上,成千上万的人的命运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格鲁希是谁?我带着这个疑问看到了斯蒂芬·茨威格的报告文学《具有世界意义的滑铁卢一分钟》。

在文章我们看到格鲁希并非一个小人物。他审慎、干练、周密、有责任心,能冲出五倍于自己的敌军包围,且不损失一兵一卒,不丢失一门大炮。这个经过虽然轰轰烈烈,但结果却不容乐观,因为他没能解救到拿破仑帝国的'最后一支军队。用茨威格的话来说,“而决定性的一秒钟就在这一片静默之中消逝了,它一去不复返,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这一秒钟。”

对于拿破仑的失败,格鲁希的失误让人振腕长叹。虽然他老实、可靠、兢兢业业,但却优柔寡断。马登说过:“一般来说,犹豫不决的人也就是失败的人。”报告文学里的格鲁希,当滑铁卢战役开始,沉闷的炮声从不远处的阵地传来,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拿破仑的命运会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只是拿着皇帝的一纸命令:跟踪追击已经战败的普鲁士军,时刻保持与主力部队的联系。当副司令提意并且所有人都觉得应该尽快朝开炮的方向转移时,格鲁希却因为对方的言辞强硬而认为自己应该在皇帝收回成命前“决不偏离自己的责任。”当所有的军官都绝望时,副司令热拉尔恳求格鲁希允许自己带着他一个师的兵力赶往后方战场,并保证能及时赶到。“他(格鲁希)只是考虑了一秒钟。”这一秒钟决定了他们所有人的命运以及整个欧洲的历史。格鲁希不允许自己不负责任,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他不能违背皇帝的命令。

让我们现在回首凝视一百多年前的一瞬间。想必格鲁西也明白自己应该回去将拿破仑救出困境,也许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换做我们这些小人物,在当时会不会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搬师回朝助拿破仑一起度过难关,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实很难有什么历史的关键时刻降临到我们头上。但我们却需要冷静一些,理智地处理一些周围的人和事。前两天有同事说他厌烦了现在的工作,想换个环境。我问他有没有什么终极目标,例如挣钱。他说是。其实在现今社会这样的目标再普通不过,问题在于这并不能做为我们的终极目标。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最后悔的并不是自己挣不了太多的钱,而更多的是后悔年青时荒废了学业,不能珍惜年华,或者是不能用更好的方式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结合当时格鲁西所面对的现状,他之所以接受任务,全是因为拿破仑自信的双眼。既然领袖是他当时唯一的精神支柱,他就该冷静一点,理智地想到替皇帝保存实力,点燃心中的希望,激发自己的潜能。

做为小人物的我们是有可能改变命运的,只是需要一种动力,需要一个目标。格鲁西的那些所有优点都是在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以后才被激发出来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比普鲁士军的首领吕歇尔慢了五分钟。在战争的关键时刻,英国的威灵顿将军知道吕歇尔就在附近,而拿破仑却只能希望格鲁希也能在附近。那一战对拿破仑来说是生死之战,对格鲁希来说只是失去一次改变世界历史命运的机会。只要我们活着就还有希望,而最大的希望却是在我们自己的心中。中国有句古语叫“哀莫大于心死。”记得马登的那句:“犹豫不决的人本来也就是失败的人。”再如电影《极地特快》片尾列车长所说:“火车去哪儿不重要,关键是看你是否愿意上车。”如此,我想说,时间就是财富。相信自己,冷静一点,理智一些,抓紧机遇让理想成为现实。

二○○八年一月于郑州

《兵败滑铁卢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