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时间:2024-10-29 11:19:04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通用15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1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女孩日记形式展现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喜欢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拥有爱,爱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拥有它,就必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表达的也正是这点。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莉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安莉柯是个孝顺的孩子,她天真、活泼、好动,在他生活周遭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快乐健康成长。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这一段故事,写了一位父亲对他儿子深深地爱。诺皮斯骂培蒂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皮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皮斯向培蒂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蒂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皮斯的父亲却坚持要诺皮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看出诺皮斯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他用他的坚持,用爱熏陶自己的儿子,教育儿子,让他儿子变成一个关心他人、有爱的人。

除此之外,书中的故事揭示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和照顾,体会到老师对同学的关爱和教导。这让我想到了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对我也都很好,就像安莉柯描写的老师一样慈祥、温柔、用心的在教导我们,关心我们。读这些故事让我自己受益匪浅,我也希望自己能跟他们一样

关爱亲人,同学,老师,用自己的爱熏陶别人,让爱永驻人们心中。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2

读完《爱的教育》爱不释手,每读一篇文章,都是对感情的一次涤荡,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我虽然没有像夏丐尊先生一样读到流眼泪的程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文中的亲子之爱(佛罗伦斯的小抄写员、爸爸的看护者、六千英里寻母等)、师生之情(父亲的先生、弟弟的女老师、病中的先生等)、朋友之谊(侠义行为、玩具的火车、海难等)以及浓浓的爱国情怀(少年爱国者、少年鼓手、格里勃尔第将军等),总是能让我为之感动,为之深思。

尽管曾经多次读过《佛罗伦萨小文书》(语文课本里的题目是《小抄写员》),然而在书中再读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有着深深的感动。每当看到小小的叙利亚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忍受着一次又一次被父亲误解批评,甚至在感觉到父亲“确实不爱他了”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着在十二点起来为父亲抄写书件时,一股暖流总在心中激荡。我相信,父对子之情,许多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这子对父的深情——愿意为父劳累,宁愿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声张,仍然深深地爱着父亲的感情,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够替父母着想?有几个能够忍受委屈?别说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评!同是十二岁的孩子,我们班上的“公子”“千金”们相差有多大啊!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看到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尝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看到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看到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内心深处的震撼!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年仅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也正是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啊!

读《爱的教育》,你会发现“爱”贯穿了全书的每一篇文章,串联了每一个故事,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伟大的爱都被作者透过平凡的语言注入读者心中。读着它,心中会涌动着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新的学期,我一定要让这本书成为孩子们爱的道路上的引领者,让书中那些闪光的人物,成为孩子们的偶像。期待着爱的教育,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3

《爱的教育》是一本很好的书,看完了后,令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写下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写的日记。用心去读,发现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用心去打开宝库的那一把锁,就能得到无穷的宝藏,孔子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仁者爱人”这本书则教会了我认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爱。

令我感动的一篇是《万里寻母》故事讲述了一个穷困的家庭,为了家庭生计,母亲到遥远的地方去打工,家里因没有收到母亲的信,小儿子主动去找母亲,一路上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母亲,但是这时,母亲生病了,他的到来,让母亲有了活着的希望,终于三个小时后,她的病治好了。

是一篇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喜欢的一首诗――《游子吟》,因为他写出了母亲对我那无私的爱,情不自禁地吟诵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以我要在母亲在我身边时好好的报答母亲。在每个母亲的眼里我们的命远远胜过她们的命。好好的珍惜母亲吧,你的人生道路上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母爱。

我此时不禁感言,是母亲在我哭泣时,热情地安慰我,母亲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给予我生命,是母亲在我跌倒时搀扶我。是母亲在我牙牙学语时热情地指导我。是母亲,在我有了优秀的成绩时,眼里有了激动的泪花,是母亲在我心中有了心事时,而耐心地听我诉苦。母亲是世间最伟大的爱,最纯洁的爱。母爱伟大无私,纯洁善良,我们要感恩,去孝顺母亲,有了母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母亲我想对您说:“谢谢您,我爱您,我长大后一定好好的报答您,你的用心良苦,我都铭记在心。”

“爱是一盏灯,照亮黑暗中前行的道路,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救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爱更是一根心链,拴紧你我彼此的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让我们一起去播种爱,种下爱,收获美好,让我们一起从生活中 ……此处隐藏6192个字……是他的代表作,原名《心》。是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口吻来写的。《爱的教育》引导我们自己去关注、欣赏、品味、思考生活,让我们用爱心与作者对话。

埃·德·阿米琪斯不但写出了爱与被爱的感受,还把一个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纯真善良的安利柯,爱保护弱小的卡隆,品学兼优的代洛西,学习用功的泼来可西,待人友善的克莱谛,爱读书的斯带地……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日记就是《爸爸的教诲》了。是爸爸告诉“我”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而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失去妈妈,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亲人之间的爱,是人世间所有感情中最神圣的感情。虽然有的人是杀人犯,但只要他还爱妈妈,心里就会有一段美好的记忆留着。相反,即使有的人是名人,只要他不爱妈妈,那他就是可鄙可贱的人。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永远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但我知道,拥有爱的人,并付出爱,就能真正体会到爱与被爱的滋味,因为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爱的教育》这本书,对扫烟囱孩子的故事特别有感触。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扫烟囱的小孩子,给别人扫烟囱赚了30个索尔多,结果不小心钱从破口袋掉了出去,找不到了。女校的学生为了帮助他,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给了那个小男孩,所给的钱已经远远超过30索尔多了。

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同时也很自豪,因为我想到了,我也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在学校里,同桌肖饶总是忘拿英语书,而早晨又有英语晨读需要用,我主动借给她用,这样我们俩共用一本书,就不会因为没有书而无法晨读了。看到她由不带书而懊恼着急变成快乐朗读的女孩,我心里也很高兴。

还有一次,同学刘辰打车钱不够了,正好我带了一块钱,我坐公交车用月票,所以就把那一块钱给了他,他很感谢我,说“如果没有你这一块钱,我就回来不了家了。”我没到这微不足道的一块钱能帮上别人这么大的忙。

能帮助别人,看到别人快乐我也快乐。姑姑说:“这叫受人玫瑰,手有余香。”虽然我还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可我知道姑姑是在表扬我。我还要继续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14

世界需要爱--读了《爱的教育》有感

世界需要爱--读了《爱的教育》有感山东省青岛市重庆南路第二小学徐雅伦《爱的教育》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写的小说.。我读了这本小说,从中悟了一个道理-----世界需要爱,我们要把爱献给这个世界。

《爱的教育》以一个小学生日记形式来写的,描写了主人公恩里科三年级时的所见所闻和感想。通过大量的人物形象刻画、心理活动描写,以及富有激情的叙事,讴歌了爱的崇高和心灵的纯洁,教育青少年爱祖国、爱军队、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希望学生更加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来说,《爱的教育》不仅仅是一本小说,而是对我们的一种爱的教育。作为独生子女,我们都是被爱得多,而付出得少。

这个世界需要爱,需要我们去爱,去付出,而不是坐享其成,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从小要爱祖国,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和父母,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和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应该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做亲如兄弟姐妹的好朋友.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爱,

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15

曾军良教授是北京实验学校的校长,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有25年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是一位对教育有深入研究和切身体会的教育学者。曾军良教授的著作《爱与智慧的教育》共计22万9千字,分为理念篇、教育篇、教学篇、管理篇、探索篇、附录、后记7个部分。

在多年的一线教育生涯中,我们都希望将学生们打造成有知识、有涵养、有能力的人才,但总有学生不会按照我们所设置的轨道去走,无论是后进生还是特立独行的学生,如何面对他们,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是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课题。以爱的智慧抚慰学生的心灵,是曾军良教授给予我们的第一个提示。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的学科,教会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计算技巧、解题技巧都不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数学思维才是。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现出“不开窍”,例题能做对,课堂反应也不错,但例题稍微变化一下就不会解了,这说明他们只是将数学知识、规律、定理背诵记忆了,并未真正理解。初时他们与那些真正理解了数学内涵的学生没有太大的差距,随着年级的上升,开放性试题越来越考验对数学知识的综合掌握,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明显。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环境氛围,让学生都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宽容善待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落后的原因,习惯的问题就从习惯入手,思路方法的问题就从思维训练入手,习惯和思维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教师的耐心、积极引导是重要的推动力量。教师要多多对学生进行夸奖和鼓励,在良性的暗示下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只有自信心旺盛的情况下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尽可能挖掘出来。“你能行!”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工具,在这一方面我们千万不能吝啬好话。

曾军良教授在书中说:“没有爱与智慧,就没有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爱是永恒的主题。教师对学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家长对孩子没有爱,也就没有家庭教育,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教育是失败的。国家开放二孩政策推行时间还比较短,目前大多数城市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最多也不过两个孩子,农村家庭中有几个孩子的也很少。可以说,孩子数量的减少意味着每一个孩子都承担着父母深切的关爱和希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父母的现状。

但反过来,孩子在面对父母的爱时是怎样的感受?他们弄懂这些爱了吗?他们对父母的爱是否有正确、良好回馈?这些都是引起教育界及社会各阶层深思的话题。培养小学生懂得爱,应当是全体一线教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小学生是一个生理年龄、心理年龄都比较小的群体,他们需要从家长付出爱的基础上去学会爱,需要从家长和教师付出关爱的方式上去学会正确地回馈爱,如果家长和教师给予关爱的方式不正确,他们要怎么懂得爱呢。

在日常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耐心不足,尤其体现在作业辅导上面,参与课后作业的家长时不时就被孩子气得跳脚,不参与课后作业的家长只会盯着孩子“快去写作业!”,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正确的。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的课程,学生不懂题目、解不出正确答案的原因是没有弄懂思路,没有正确的方法,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分析“不懂”的原因,这是正确付出关爱的方式,而不是拍桌子狂吼“你为什么还不懂”。教师的教育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我有的时候也会与家长交流一些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方法,但有的孩子适用,有的则效果有限,这说明作为教师我们的经验和智慧还是不足的。

《爱与教育智慧》一书凝聚了曾军良教授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他多年一线教育中总结出的激励、唤醒经验,“教育需要智慧之爱”发人深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自问对教育事业有专心,对学生有耐心,但这其中是否贯穿着智慧,却难以自查自省,只能再接再厉。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