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观后感8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楚门的世界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1电影《楚门的世界》(英文片名)向人们展示的却是一个人完全被人为设计的人生。自从主人公楚门降临人世的那一刻起,不仅他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动态都在通过电视向全世界的观众直播,而且他的父母及生长地、发小和妻子都是被人安排好的,甚至周围的所有人都是为他而存在的。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楚门对此毫不知情,他貌似正常地长大并成家立业,正常地爱着父母、信任朋友,正常地从事工作,在某个海岛小镇上按部就班地生活,并不知道除了自己的生命本身,一切关系都是假的——其他人都在演戏,表演的目的是为了牟利,只有楚门本人是真实的,而这真实还因被人设计变得荒诞起来。
常言道:“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谎言迟早有被揭穿的时候,演戏总会有穿帮的时候,假戏再成真也终究是假的。这是必然规律。成年后的楚门终于感觉到了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些奇怪,并由怀疑到反抗,想尽办法要走出这个专属于他的被人为设计好的世界。
这部电影评分很高,我觉得最大的价值在于影片兼具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既容易引人共鸣又能够引人深思。
先看现实意义。
楚门从出生到成年的人生都被导演设计好,是不是很像一些孩子一出生就被家长设计好人生之路,只能按照家长的剧本去走的模板?假如把楚门和导演的关系理解为某些孩子和控制欲过强的家长的关系,就很容易引发人的共鸣了。家长为孩子设计了稳妥的道路,既有保护孩子免受伤害的善意又有控制孩子的私欲,无论初衷如何都剥夺了孩子成年后的选择权与独立性,并不足取。
如果说在孩子年幼时家长必须保驾护航,当孩子步入青少年阶段,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康价值观的父母就要一点点慢慢放手,引导并鼓励孩子为日后的独立成长与独立生活有所准备,在孩子成年后不再干涉孩子的自主选择。
楚门从无知无觉地被控制到最终有意识地反控制成功,等同于从满足观众的日常窥视欲望转变为满足了观众的个体成长愿望,因此在楚门迈出海岛电影棚之门的那一刻,所有观众都感到格外振奋。
另外,在一味逐利追求高收视率的导演的带领下,那么多人都在作假,假装自己是楚门的亲友、邻居、同事、路人,正是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尤其导演为了名利不择手段,是人被金钱异化的极端表现。不管是二十四小时直播楚门的日常生活,还是人为地制造楚门的童年创伤与阴影以及后来人为地试图制造暴风雨中的海难,都展现出了导演利欲熏心导致的缺失人性温度的残忍面。
再看象征意义。楚门拥有一个被设计好的人生,但在他自己并没有质疑不去寻求改变之时,这人生于他个人而言也就真实而正常。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被设计的人生,除了会被自家家长设计,还会被社会设计。尤其在目前推崇成功学和消费主义的时代,许多人会变得焦虑,就是因为一旦不符合世俗设计的成功标准就会觉得自身的存在失去了价值,那些因此变成“空心人”而抑郁消沉的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是功利化人生设计的牺牲品。
其实,一个人只要不违法违规,只要不害人伤己,能够依靠正当途径自立生活,就没有什么错,就可以作出各种自我选择,从而享受整个生命的美好过程。至于是否能够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例如名利双收或位高权重),在尽力而为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就好。重视奋斗历程而淡看成败结果会让每个人活得更幸福一些。
应该说导演为楚门设计的人生应了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中的那句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明明是个电影棚,硬生生成了楚门生活的现实世界,这属于“无为有时”电影棚外本就有的现实世界却成了“无”;明明除了楚门之外大家都在演戏,却因弄假成真的效果而让镜头外真实的现实世界似乎变得虚假起来。由此可见,此片颇具哲学上的象征意味。
在电影中导演曾经一再强调他给楚门设计好的人生是最好的人生,理由是外面的世界更假。这话也有合理之处。逃离电影棚虚拟世界的楚门,所面临的现实世界里真真假假十分复杂,独立在外意味着风险增加。但是,这并不是导演可以为了商业利益而剥夺楚门独立的个体意识及人生正当选择权的理由,导演的所作所为就是卑鄙。
另外,一度被全世界观众天天关注的楚门,曾经感觉到自己就是周围人聚焦中心的楚门,在离开屏幕之后,很快就会被人抛之脑后,对于观众来说,楚门的人生只是满足自己窥探欲的一场秀,或者说一个剧,面对没了楚门的电视世界,只需要换个其他节目来接着看就好,楚门以后真实的人生如何与旁观者毫无关系。看来,每个人还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为好,更不要为旁观者的眼光而活着。
因为向往真爱,因为追求真实,因为敢于质疑,因为勇于突破,电影中的楚门终于清醒地觉悟起来,成功地突破了囚禁自己的电影棚,走向充满未知的外部世界,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而这未知与不确定正是促人积极成长的契机。
看完这部《楚门的世界》,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楚门,都需要走出舒适区,闯出原有的世界,突破旧日的局限,从而可以走得更高更远,即使于现实中身体仍在原地,灵魂也可以不断飞翔。这就是人类的优势所在——拥有自带无限可能性的无拘无束的灵魂。
电影《楚门的世界》给人的最大启示是:纵然我们都有一个被设计的人生,我们也可以在长大成人后选择是盲目地服从他人的设计还是积极主动地去自主设计。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2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
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
虽然感觉到每个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却都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性的效果,但这些都没有使这位天性淳朴的小伙子太过于在意。可节目的制作组由于一时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直到楚门悲痛万分开始怀疑后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他们“父子”相见,从而达到他们满意的效果。
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却被强行带离片场。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 ……此处隐藏10394个字……人性的天平本能地倾向于满足心中欲望的一端。倘若内心的阴暗面主导,那么人性将蒙上一层灰尘,黯淡了光芒。要想让心中充满阳光,首先要实现人性的自我救赎。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都自己命运的主导者。当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心中向善,人性的回归才不会遥遥无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性的自我救赎。
看完<>让我产生了对人的本质的思考,查阅了相关的一些哲学资料,可以总结为:人抽象的本质是人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句话叫作“衣食所安”,也就是衣服和食物这一类东西,使人的身体得以修养之所也就是生命所安之地,当身心俱安时,我们就能真实地感觉到自身的存在。
人的现实性本质是人的抽象本质的不断发展的结果。就楚门而言,他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是他现实本质的组成部分,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现实性本性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这种本质不是自然自在的,它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各方面的异化,即使是植物人野人也不例外,更不要说生活在人群中的社会人了,对于楚门,由于他父亲的溺水,失去了父亲的他变得对水,对海有着深深的恐惧感。
最为基础的人的本质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它让我们不断的产生需求,不断地追求满足,这也是一个独立意识存在的必要条件。楚门也不例外,他也要工作,赚钱,生活,社会环境的诸多因都会对人产生异化,而这些因素中绝大部分都是不可控的。马克思说的:“人征服了自然,却成了自己所创造的机器的奴隶。”在现代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的类本质也被淹没在物质的海洋里,许多人变得利欲熏心,许多人都在背离自己的本质而生活.因此在异化中把握人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一生是不应该有剧本的, 我们就是自己人生的编剧, 楚门和我们一样都有着一颗不安分的灵魂,这种不安正是源于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我是谁,我是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这个拥挤而嘈杂的地方究竟是不是我真正的家园? 也许唯一能使这些不安的灵魂得到安慰的便是逃离本身,最终楚门选择了逃离。他不知道要去往何方,但唯一能肯定是他要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后,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才发现,在这追寻真理与存在的旅途中,我们都将成为永恒的星尘!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8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仅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
楚门从小到大一向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明白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明白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
虽然感觉到每个人似乎都很注意他,并且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却都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性的效果,但这些都没有使这位天性淳朴的小伙子太过于在意。可节目的制作组由于一时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直到楚门悲痛万分开始怀疑后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他们"父子"相见,从而到达他们满意的效果。
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我却被强行带离片场。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我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一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每一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楚门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亲等所有的人都在骗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逃出海景这个令他噤若寒蝉的小城,去寻找属于自我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爱他的人。
然而,楚门却低估了集这个肥皂剧的制作人、导演和监制大权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的力量。克里斯托弗将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近30年里牢牢地把楚门控制在海景的超现实世界之中。经过几次逃脱的努力失败后,楚门决定从海上离开这座小城,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这时克里斯托弗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门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告诉楚门他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今日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他愿留在海景就可继续明星生活,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
很多人看了《楚门的世界》不免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虽是虚假的,而我们的人生也未必真实。楚门是一个电视长剧的主角,却不明白自我的演员身份。电视剧的导演是个超级天才。他让楚门从刚出生起就在他的镜头前长大,竟让他蒙在鼓里近30年。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这个电视直播节目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从不间断。这个天才导演制造了整个"楚门的世界",他派出了许多演员去充当楚门的母亲、朋友、同学、同事、初恋的情人、失而复得的父亲、缺乏共同语言的妻子。他的摄影棚是个庞大的空间,让楚门每一天生活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一切都是制造出来的,包括空气、大海、城市、打雷和下雨......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但未尝不是交织着许许多多的谎言。就像电影中"导演"说的一样:"外面的世界和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有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给你的世界里,你什么也不用怕,因为我比你更清楚你自我。"如果说创造楚门虚假世界的是象征着上帝的导演。那我们这些所谓生活在真实世界的人就更可悲了。因为在我们的世界里,创造一切谎言的是我们自我。在楚门的世界里,社会是虚假的,情感是假的(金发女郎如言情小说般突然出此刻楚门的视线中,开启他爱欲的阀门,又让她突然离去,使其心灵坠入无底的深渊)。这其实是对现实社会人与人相互欺骗的一个讽刺。
影片在表现楚门识破谎言等情节上,不仅仅运用各种巧合和一些不细心的破绽。更是把感情的元素加入其中,使影片更为感人。同时影片还把幕后搬到了台前,喊着"穿帮有理"参加影片的摄制。这个世界是个巨大的摄影棚,创造者是导演,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是演员。这种把电影摄制技巧、拍摄过程、工作人员如数搬到屏幕上的做法很有新意,尤为突出在演员身上,体现着一种"工作就是生活"的思想。
电影的末尾,楚门是觉悟了的,他对着摄影机,向"上帝"罢演了。楚门勇敢地划向了那扇门,走向了未知世界,他说不管那个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故事在那里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但这也似乎预示着冲出牢笼的楚门未必能在真实世界找到"真实"。
这个电影具有很强的社会和心理学色彩,对于人生充满着启示。它对现实社会做了大胆的怀疑和反思。与《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影片一样具有很强的空间逻辑性。楚门识破谎言,无畏艰险最终找到出口,并以难以想象的勇气迈向现实。而我们呢难道要在真实中找寻"真实"楚门克服对水的恐惧冲向现实是勇敢的。我们在谎言的世界里坚守真实更是一种空前的挑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