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永久、缘由、瞅”的近义词。
2、能说出两个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能用“……是因为……”的句式回答问题。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词句。
5、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读懂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个比喻句的意思,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并逐渐付诸行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犹豫、一叶孤舟、永久、哄堂大笑、议论不休”等的意思。
2、理解第2节中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初步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专心听讲,还应该做到什么?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按要求听课文录音:①编上节号。②听清生字读音,划出新词。③思考课堂上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做的。
(2)认读生字卡片。
(3)课文写了哪两个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提出问题,“我”是怎么做的?学习委员是怎么做的?
3、学生自学。
(1)大声朗读课文。
(2)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写在第1、2题上。
4、学习2—4节。
(1)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谁有问题请举手”,“我”不敢举手。诗歌哪几节告诉我们“我”不敢举手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用“……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2)按以上步骤自学3、4节。
5、学习第一节。
(1)“我”心理想不想提问呢?齐读第一节。
(3)想提又不敢提,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可用哪个词来表示?
6、有感情地朗读1—4节。
7、作业:
(1)作业本题3。
(2)作业本题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瞅”、“缘由”和第二个比喻句的意思。
2、能用因果句式回答两人两红的不同原因。
3、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问。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听写生字。
2、朗读1—4节。
3、学习5—7节。
(1)同桌讨论:学习委员高高举手,“我”是怎么想的?老师是怎么做的?
(2)反馈。
(3)有感情朗读5—7节。
4、学习第8节。
(1)齐读后问:可把“缘由”换成什么词?
(2)学习委员为什么脸红了?用因果句式回答。
(3)“我”心理会怎么想?今后会怎么做?
5、全文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这首诗的收获和打算。
七色花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4、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
2.学习第1,2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作业第1题的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2.了解大意。
(1)按要求自学:
①读淮生字字音;
②自由朗读全文厂
③带着课后作业第1。2的4个问题默读课文,划出与4个问题有关的句子;
④提出不懂的问题。
(2)预习检查:
①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②学生质疑。
3.学习第1一2自然段。
(1)课文哪几句话告诉我们七色花是怎样的一朵花?读读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问题。
(2)珍妮是怎样得到这朵七色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两个问题。
(3)朗读第1。2自然段。
4.作业:读熟全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2、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有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1、齐读1、2自然段,引入新课。
2、学习3—9自然段。
(1)珍妮让七色花帮自己干了些什么?
(2)交流讨论,及时纠正语病。
(3)综合回答珍妮用七色花帮自己做了那些事。
3、学习10—1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最后一片花瓣怎么用,为什么得好好想一想?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件什么事?
(2)交流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4)珍妮为什么反而心理充满了快乐?
(5)你觉得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4、听全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
哪些小朋友知道有关风是诗句?指名说
2、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指名说
3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 ……此处隐藏8707个字……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小学语文教案 篇8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义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拼读音节,自由读课文。
提要求:现在请你一边看图,一边读旁边的文字,不认识的字自己拼读音节,凭借拼音初步读懂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检查初读情况。
l.从读生字新词。
2.分段朗读课文。
3.小组交流: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什么。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班内交流:我知道了什么?
(1)王二小是儿童团员。
(2)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理解词语:
常常、放哨、一边……一边……
(常常:经常、总是、不止一次的意思。放哨:站岗或巡逻,在本课指监视敌情,及时向八路军和乡亲们报告消息。一边……一边……:两件事同时做,这里指王二小同时又放牛又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观察第一幅图。(王二小正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4.教师小结:
文章第一段是讲第一幅图的内容的,共有两句话,讲儿童团员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5.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帮助八路军站岗放哨。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投影片)。仔细观察,了解第二幅图的内容。
提示:图上都有些什么人?(敌人,日本鬼子。)他们来干什么?(“扫荡”)他们要王二小干什么?(带路。)从图上能看出敌人的表情怎样?(很凶狠)。
(2)找出讲第二幅图内容的句子,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课文。
提问: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①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②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正给八路军放哨。)
理解词语:扫荡、山口
扫荡: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派兵到他们认为有八路军的地方去打八路军。实际上常常借此机会杀害老百姓,抢东西,烧房子,无怨不作。给“扫荡”加了引号,指明这是引用敌人的话。山口:出入山经过的地方。
(4)小结:第二个自然段讲第二幅图的内容,共有两句话,讲敌人“扫荡”迷了路,指明王二小带路。
(5)指导朗读。注意读准“有一天”的“一”滚“yì”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第三幅图。
提示:①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画的是哪句话的场面?(图上有敌人拔刀的凶狠样子和王二小大声喊话的形象,画的是“突然,四面八万响起了枪声”那句话的场面。)
②敌人听到四面八万响起的枪声,他们怎么做的?(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王二小。)
(2)找出与第三幅图相关的段落(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
(3)熟读理解第三、四段课文。
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①第三段讲了什么?(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②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
“装着顺从”:“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为了让敌人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消灭掉。这个重点词语体现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
③“埋伏圈”:指周围有八路军埋伏的一块地方。
④“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是八路军放枪的声音,是说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⑤“上了当”:上当就是受骗,敌人以为王二小真的给带路,实际上是把他们带进了埋伏圈。
⑤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4)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这句话要读出喜悦的语气。“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当了。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前一句要读得稍快,急促,读出八路军向敌人进攻的“高兴心清”。最后半句“就杀害了……王二小”要读得低沉,表达沉痛、惋惜的心情。“就”后面稍顿,表示不忍说出后果。
3.图文对照,学习第五段。
(1)看图。提示:①图上画了些什么人在干什么?他们的神态怎样?②想象出他们在喊什么?
(2)借助拼音,自由读第五段。
(3)熟读,理解第五段。
着重提示理解如下问题。
①战斗结果怎样?(消灭了全部敌人。)
②“正在这时候”指哪个时候?(正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正在这个时候,是指上段而说的,指敌人杀害王二小的时候。)
③课文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为什么用“冲”字而不用“跑”字?你觉得这个“冲”字用得怎样?(“冲”写出八路军既勇敢又迅速,势不可挡的气势,用得非常恰当。)
(4)小结:第五段是讲第四幅图的,写八路军冲下山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5)齐读第五段。指导重音、停顿。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三、整体回顾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四、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文。
2.认读生字新词。
二、自学本课生字。
跟同桌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哪个字不好记,找出来问问同学或老师。
三、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员:下半部分是“贝”,不是“见”。
常:上面是“ ”,中间“口”,下面是“巾”。
军:上下结构,上面是“ ”,下面的笔顺是: 。
四、指导书写。
“常、路”的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些。“路”左半部“ ”(足字旁),右边的上半部是“ ”(折文)不是“攵”(反文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