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04-19 10:40:45
【精华】大班教案模板合集10篇

【精华】大班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粗心的小画家(诗歌)大班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熟练朗诵儿歌。

2、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细心。

活动准备:

1、丁丁、大家、螃蟹、鸭子、小兔、大马的正确图片与错误图片。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卡和错误的画。

3、儿歌录音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师:我听说,小朋友们都非常的喜欢小动物,而且还和小动物成了好朋,谁想介绍一下自己的朋友。

幼儿有的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动物朋友、有的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大家猜猜他的朋友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师贴出猜出的动物图片,提问:

螃蟹、鸭子、小兔、大马长得什么样?

2、理解诗歌

师:老师也有一个好朋友叫丁丁,他自称小画家,什么东西都会画,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的画!

老师放儿歌录音带同时操作图片

师:小朋友们,丁丁都画了些什么?

丁丁画的这些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们想一想,丁丁为什么会把我们的好朋友画成这个样子?

粗心好吗?

你有没做过粗心的事?

小结:我们小朋友以后做事就要认真仔细了,要不然会造成大损失,闹出大笑话的。

3、学习诗歌

师:我们应该叫丁丁什么样的小画家?

你们想不想学习这首诗歌?

下面老师说一句,你们说一句。

师:小朋友喜欢这首诗歌吗?

喜欢的小朋友可以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说。

小朋友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操作卡片,自己说儿歌,卡片就藏在你们的画册中,赶快找一找。

师:小朋友,这首诗歌好听吗?

你想表演吗?你想怎样表演?(拍手、动作、乐器)

幼儿选择乐器表演比赛,评出最好的一组,奖励金牌。

4、幼儿改画

师:小朋友看,丁丁画的小动物还没改好呢,怎么办呢?

你们想不想动动脑筋,帮他把画该好啊!谁想到前面来改画?

师:丁丁还有这么多的画没改好呢,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发给幼儿每人一张错误的画)

师:我们看前面小朋友改的画,你觉得拿个改的最好?(奖励小印章)

你为什么认为这张改的好?

幼儿不服气的样子,都想说说自己的画。

师:小朋友想不想让大家欣赏你改的画,下课以后就把你的画贴在后面的展览板上吧!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热点。在前期的“小小面塑会”的交流活动中,幼儿对面塑能不能吃的问题产生激烈的讨论。有的小朋友说面塑不能吃,有的小朋友说:妈妈说面塑能吃的。最后他们达到一致的想法,如果加了颜料的面塑不能吃,而没有加颜料是可以吃的。

从活动中分析出他们对面塑的性质还没了解,为了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扩展孩子们的认识经验,设计本次活动。活动前组织幼儿到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去寻找生活中的面塑,本次活动围绕寻找结果开展的一次交流活动。在关注孩子成长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下,努力让孩子在整合的活动中学习,在这个活动中就蕴涵着整合的因素。首先在孩子的兴趣中整合多种教学的内容。活动中孩子不仅对面塑有一定的了解,还要结合面塑不同性质,把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在活动中得到体现。同时在操作手段上进行整合,让孩子运用多途径的表现手段进行表现。操作材料的探索性,使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最后,让孩子把自己做的面塑作为点心让所有小朋友分享。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的活动中,知道面塑的含义及两种不同性质。(重点)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面塑经验,尝试制作食用的面塑。(难点)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填写过“寻找到的面塑调查表”

2、活动前幼儿和爸爸、妈妈到周边的环境中寻找生活中的面塑。

3、幼儿收集有关面塑成分与性质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对面塑的认识。

1、小组幼儿讨论对面塑的认识。

引:“请能干的小小发明家来说一说,在这几天里你找到了什么样的面塑?”

2、请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什么是面塑?

3、思考:为什么有的面塑能吃,有的不能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验证想法。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从录像中找出答案。

2、提升幼儿经验,启发幼儿思考:

(1)看了马老师的录像,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面塑了吗?

(2)为什么有的面塑能吃,有的不能吃?能吃的面塑里放了什么?不能吃的面塑放了什么?

:面塑里的成分不一样,有一种面塑不能吃因为里面放了颜料,还有防腐剂,这些成分都是有毒的物质。

能吃的面塑里放的都是面粉,虽然有的也有颜色,但是这是一种食用色素。

三、实践巩固。

过渡:今天我们又知道了好多面塑的知识,真开心!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材料,等会请小朋友也来做能吃的面塑。

1、活动前请幼儿选择操作材料。巩固他们对面塑成分的认识。

2、幼儿分组操作,师观察指导

(1)引导幼儿探索食用色素的加法

(2)鼓励幼儿根据所获得的经验,塑造成各种能吃的面塑造型。

活动延伸:把做好的面塑作为点心,在集体中分享。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水和水墨画颜料融合进行调配,画出深浅红色的樱桃。

2、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的添画。

活动准备:PPT,粗细毛笔每人两支,宣纸,颜料,调色盘,墨汁,水。

活动重点:尝试用水和水墨画颜料进行融合、调配。

活动难点:用侧峰用笔画出深浅不一的红色樱桃。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袋,里面装着一种水果,它小小的,红红的,有一个细细长长地果柄、下面还有一个果脐,猜一猜是什么水果呢?”

2、 教师:“我们一起对着魔术袋喊变变变,把水果变出来。(播放PPT)变变变,哇,原来是樱桃,它小小的,红红的,上面有一个细细长长的果柄,下面还有一个凹进去的果脐。我变变变,魔术袋变出了许多的樱桃,我再变变变 ……此处隐藏6540个字……

6.延伸:幼儿可在活动区中继续尝试其它各种纸的承受力或根据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的新的问题进行再次实验。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幼儿在“身体真有用”的主题中发现了自己身体的很多的秘密,同时他们也发现我们小朋友在身体同样有五官、身体等等,但是也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在观察的时候发现每个人的牙齿长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在进入主题“我和别人不一样”。让幼儿在观察探索中知道自己是人群中的一个,体验和大家做朋友的乐趣。

从牙齿引出孩子们开始互相观察同伴间在外貌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男孩与女孩之间更是有很大区别。前期在户外运动是让男孩女孩进行各种比赛,感受原来男孩女孩在运动方面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在教室中我们进行了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请男孩女孩互相采访对方是否和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们发现除了能看得到的外貌打扮上的不同,他们喜欢的东西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这些玩具上,我们展开了更为详细的讨论,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交流了喜欢的玩具,并且共同确定了10种玩具,制作了调查表。幼儿分工投入了问题的调查工作,在表格中用符号表示喜欢和不喜欢。幼儿都积极地参与了调查的活动,并十分期待调查的结果。

在此次活动中,通过交流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并把各自喜欢的玩具放在所代表的圆圈中,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原来男孩女孩有各自喜欢的玩具但是也有共同喜欢的玩具。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为这些共同喜欢的玩具找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交集的含义。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用交集图表示男孩和女孩共同喜欢的玩具,初步了解交集的含义。

2.继续培养他们倾听的好习惯。

重难点:通过尝试用交集图表示男孩和女孩共同喜欢的玩具,初步了解交集的含义。

活动准备:填好的调查表人手一份;各种玩具的标志;三个大的圆圈;幼儿人手两个小圆圈和小图片若干;

活动流程:交流男孩和女孩喜欢的玩具——分析男孩和女孩喜欢玩具的异同——尝试理解交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交流男孩和女孩喜欢的玩具

1.昨天,我们一起调查了小朋友喜欢的玩具。这么多的玩具中,男孩们喜欢哪些玩具呢?

2.女孩们,你们都喜欢哪些玩具呢?

3.我们帮男孩喜欢的玩具找一个家,女孩喜欢的玩具找一个家。

二.分析男孩和女孩喜欢玩具的异同

1.男孩喜欢的和女孩喜欢的玩具是一样的吗?

2.有哪些喜欢的玩具是不一样的?

3.哪些是男孩和女孩共同喜欢的呢

三.尝试理解交集的含义

1.我们帮男孩和女孩共同喜欢的玩具也安个家吧,这个家安在哪里既能看出是男孩子喜欢的,又能看出是女孩子也喜欢的?

2.个人选择2个圈,一起来试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家,既在红圈圈里又在绿圈圈里。

3.你是怎么放的?

4.两个圈圈交叉,就会出现第三个家了,那么这些玩具怎样住呢?你们试试看?

5.你们是让玩具怎么住的呢?

6.为什么这样住呢?

7.住在第三个家里的玩具还住在谁的家里呢?

8.放在这里的玩具真的既住在男孩子喜欢的玩具家也住在女孩喜欢的玩具家吗?我们来看一看!

9.原来这第三个家里放的玩具真的既是男孩喜欢的也是女孩喜欢的,这个家的名字叫做“男孩和女孩都喜欢的玩具的交集”,交集不但可以表示男孩和女孩共同喜欢的玩具,其他东西有一样的地方都可以用交集来表示。

10.想一想,我们男孩和女孩还有什么可以用交集来表示呢?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世界小朋友都是一家人。

2.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变化和色彩及折叠剪的方法表现各国娃娃手拉手的形象。

活动准备:

1.2-3个外国娃娃或照片。

2.大地球仪一个或世界地图一张,京剧脸谱、有关京剧和中国功夫的音乐磁带、汉字卡片、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手拉手》的中文版音乐磁带。

3.长条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介绍中国文化。

以"外国小朋友来作客"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通过大家的介绍,让外国小朋友了解中国鼓励幼儿从汉字、京剧、中国功夫等方面,通过舞蹈、表演、讲解等多种表达方式向外国小朋友作介绍。

2.寻找外国小朋友的家乡。

教师出示地球仪或世界地图,通过中国与全球的比较帮助幼儿感知地球很大。

请幼儿在世界地图上找找外国小朋友家乡的位置。

帮助幼儿了解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的人们(出示相应肤色的娃娃)

3.学习诗歌《我们手拉手》。

教师朗诵,幼儿倾听,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从教师的表情和声调中体会情感的表达请幼儿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诗歌内容。

教师配合身体动作帮助幼儿学习诗歌。

4.朗诵诗歌。

鼓励幼儿说一说听了诗歌后的感受,知道要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朗诵诗歌。

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请幼儿扮演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小朋友手拉手,伴随着《手拉手》的音乐摆动手臂,朗诵诗歌。

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念着儿歌跳着舞真高兴,让我们把他们的样子用剪纸剪下来吧。

5.讨论尝试剪纸方法。

请幼儿想办法如何能一次剪出四个娃娃,而且每个娃娃都能手拉手不断开。

谁能剪出各国小朋友手拉手的样子?讨论后幼儿动手进行尝试。

6.共同总结关键方法。

剪成四个娃娃手拉手,需要先将长条纸对折两次,然后在第一张纸上画上一个娃娃。

用剪刀沿轮廓将娃娃剪下,剪时注意不要把娃娃的手剪断。

打开纸后,用彩色笔把四个娃娃装饰成不同肤色的娃娃。

7.进行创作活动。

提醒幼儿在第一张纸上画出娃娃的样子,并注意在合适的位置上画上娃娃的手臂。

鼓励幼儿根据各国的特点,合理、大胆地装饰娃娃的脸和服饰。

播放《手拉手》的背景音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8.共同布置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将每个幼儿的作品布置在一起,组成许多娃娃手拉手的形象。

同伴间互相介绍分享自己画的是哪些国家的娃娃手拉着手。

活动建议:

1.该活动为二课时。

2.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诗歌中朋友见面的问候语的学习要求,幼儿对外语问候语不感兴趣时,可改为"你好,你好,你们好",幼儿对外语问候语很感兴趣时,不但可以学说英语、日语,还可以增加法语等其他语种的问候语。

附:我们手拉手好大的地球,哪儿都有小朋友。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还有棕色皮肤的小朋友。地球上的小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你好,哈罗,欧哈又,我们一起手拉手。

《【精华】大班教案模板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